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红蚂蚁专访:芯片基本国产化还要多久?行业工(2)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因为我们公司是做射频芯片的,所以对这方面比较了解,我今天就和你说一下5G射频芯片吧。这个市场很大,可以说是5G芯片之王,从2018开始,每年的增长

因为我们公司是做射频芯片的,所以对这方面比较了解,我今天就和你说一下5G射频芯片吧。这个市场很大,可以说是5G芯片之王,从2018开始,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13%,据估计,今年的整个射频芯片市场规模就有190亿美元,到明年会更多,估计会突破250亿美元。

红蚂蚁:那这么大的市场,现在还是主要依赖进口,还是有些已经实现了国产?

松哥:最近几年,有很多国内的企业已经在布局射频产业。我分类来介绍一下吧,先说手机射频:

现在能生产PA(功率放大器)芯片的国内厂商有紫光展锐,昂瑞微,唯捷创芯,艾为电子,广州慧智微,中普微,锐石创芯,芯朴科技等,在PA这个领域,国产化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基本可以代替进口产品。


生产LNA(低噪声放大器)芯片的国内厂商有卓胜微,韦尔股份,艾为电子,苏州宜确,迦美信芯等。其中韦尔股份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他们已经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有些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像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品牌厂商都是他们的客户,另外在笔记本电脑,车载产品,安防监控,网络通信,家用电器,工业新能源等行业都有他们的业务,在很多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生产射频开关芯片的有卓胜微,唯捷创芯,苏洲宜确,迦美信芯,雷迅科等,其中卓胜微和迦美信芯还生产调节器芯片

其次是网通射频芯片,这方面的国内厂商比较少,主要有苏州能讯,康希通信,厦门宇臻,芯百特,重庆西南,飞特尔,力通通信等、

剩下就是生产基站射频芯片的,主要有亚成微,全盛微,联星科技,米乐为,国人通信,太富科技,凡谷信息,麦捷科技,顺络电子等。

不过国内厂商虽然很多,但是整体技术实力和国外的芯片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其中博通,村田,高通,TDK占了一大部分的高端市场,国产射频芯片要想完全代替进口,还需要一段时间,最少需要3-5年。

红蚂蚁:看来在射频芯片这一块,国产厂商还要加大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才能更快赶上国外厂商。


松哥:是的,正如你所言,最近这几年,因为芯片需求的旺盛增长,国内的芯片企业也吸引了很多机构来投资,比如芯朴科技在2019年7月和2020年3月,就分别获得到两轮投资,每一轮的融资金额都有数千万,由北极光创投和华创资本投资的。

另外无锡好达在2018年3月获得中兴创投和长江小米基金的战略投资之后,在2020年又获得哈勃投资的融资,具体数额没有公布,据说也有很多。

还有厦门半导体集团一次性就给了开元通信一笔上亿元的天使轮投资,所以这几年,芯片机构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可以说只要项目好,基本不会缺资金。

红蚂蚁:看来您这位坐在办公室里的工程师,却整个行业的动态却是了如指掌啊

松哥:身在行业中,总有一些了解的,工程师也不能是坐井观天的书呆子啊。

红蚂蚁:根据您刚才的提供的这些信息,看来射频芯片应该是国产化最快的了吧

松哥:是的,所有产业升级的驱动力都是两个原因:市场和利润。

因为5G增加了新频段,就需要增加配套的射频芯片,以前在4G时代,智能手机一般会支持40个左右的频段,但5G会支持50多个频段,如果是全网通手机,支持的频段将超过90个,频段的增加带来了射频芯片用量的增加,也表示利润的增加,4G时间一台手机的射频芯片成本约为8-10美元,而一台5G手机的射频芯片成本将增加40%,甚至会超过主芯片的成本。


国内厂商是采用步步为营的战略,从技术相对成熟的中低端开芯片始替代进口,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模组的研发生产能力,进而实现全品类供应,像华为手机,以前的射频芯片供应商主要是Murata、Skyworks、 Qorvo和Epcos,后来通过海思自研和引入国内供应商,现在华为手机的射频芯片供应商就变成了海思和卓胜微。

按照目前国产厂商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仍然有技术薄弱,人才缺乏,创新不够的因素,但是替代进口产品也只是时间问题。

红蚂蚁:好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感谢松哥这次的分享,让我们又知道了很多行业内幕,我替粉丝谢谢您,也建议您这种专业人士,在工作之余,在今日头条这种平台上发表一些科普类的内容,让我们对芯片这个行业了解得更多。

文章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网址: http://www.zgsbgc.cn/zonghexinwen/2021/0317/1237.html

上一篇:南宁这24座桥梁将安装隔音降噪设施!看看有没有
下一篇:试运营倒计时!济南地铁2号线顺利通过工程竣工

中国设备工程投稿 | 中国设备工程编辑部| 中国设备工程版面费 | 中国设备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设备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