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汇总——水电施工人员必备知(2)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额外电压 220V 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 (6)与已接地的机座之间有牢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露导电局部,但爆炸风险场所除外。 3、内

(5)额外电压 220V 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  

(6)与已接地的机座之间有牢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露导电局部,但爆炸风险场所除外。

3、内部导电局部

内部导电局部中能够有电击风险的中央应予接地,通常需求接地的局部如下:  

(l)修建物内或其上的大面积能够带电的金属构架能够与人发作接触时,则应予接地,以进步其平安性;  

(2)电气操作起重机的轨道和桁架;  

(3)装有线组的升降机框架;  

(4)电梯的金属提升绳或缆绳,如已与电梯本体衔接成导电通路的则可不接地;  

(5)变电站或变压器室以外的线间电压超越 750V 的电气设备四周的金属距离、金属遮栏等相似的金属围护构造;  (6)活动房屋或旅游车中的暴露的金属局部,包括活动房屋的金属构造、旅游车金属车架应接地。

(一)接地的作用分类普通分爲维护性接地和功用性接地两种;

1、维护性接地

(1)防电击接地 爲了避免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发生漏电流时,使平常不带电的外露导电局部带电而招致电击,将设备的外露导电局部接地,称爲防电击接地。这种接地还可以限制线路涌流或高压线路及设备由于高压窜入而惹起的高电压;当发生电器毛病时,有利于过电流维护安装举措而切断电源。这种接地,也是广义的“维护接地”。  

(2)防雷接地 将雷电导入大地,避免雷电流使人身遭到电击或财富遭到毁坏。  

(3)防静电接地 将静电荷引入大地,避免由于静电积聚对人体和设备形成危害。特别是目前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用得很多,而集成电路容易遭到静电作用发生毛病,接地后可避免集成电路的损坏。  

(4)防电蚀接地 地下埋设金属体作爲牺牲阳极或阴极,避免电缆、金属管道等遭到电蚀。

2、功用性接地

(1)任务按地 爲了保证电力xt运转,避免xt振荡.保证继电维护的牢靠性,在交直流电力xt的室外地方停止接地,交流普通爲中性点,直流普通爲中点,在电子设备零碎中,则称除电子设备xt以外的交直流接地爲功率地。  

(2)逻辑接地 爲了确保波动的参考电位,将电子设备中的适当金属件作爲“逻辑地”,普通采用金属底板作逻辑地。常将逻辑接地及其它模仿信号xt的接地统称爲直流地。  

(3)屏蔽接地 将电气搅扰源引入大地,抑制外来电磁搅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也可增加电子设备发生的搅扰影响其它电子设备。  

(4)信号接地 为保证信号具有波动的基准电位而设置的接地。

(二)按接地方式分类

接地极按其布置方式可分爲外引式接地极和环路式接地极。若按其外形,则有管形、带形和环形几种根本方式。若按其构造,则有自然接地极和人工接地极之分。用来作爲自然界地极的有:上下水的金属管道;与大地有牢靠衔接的修建物和构筑物的金属构造;敷设于地下而其数量不少于两根的电缆金属包皮及敷设于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但可燃液体以及可燃或爆炸的气体管道除外。用来作爲人工接地极的,一股有钢管、角钢、扁钢和圆钢等钢材。如在有化学腐蚀性的土壤中,则应采用镀锌的上述几种钢材或铜质的接他极。接地安装的表示图如图25所示。

电气设备敷设接地安装后当然较没有敷设接地安装时要平安得多。但是接地安装的布置方式假如是单根接地极或外引式接地极,那么由于电位散布的不平均,人体仍难免要遭到电击的风险。此外,单根接地极或外引式接地极的牢靠性也比拟差。从图 25我们晓得,外引式接地极与室内接地支线相衔接仅依托两条支线。若这两条支线发作损伤时,整个接地支线就与接地极隔绝。当然,两条支线同时发作损伤的状况是比拟少的。  爲了消弭单根接地极或外引式接地极的缺陷,我们可以敷设环路式接地极,如图 26(a)。环路式接地极的电位散布是很平均的。人体的接触电压 Ut 和跨步电压 Uk是比拟小的。但是接地极内部的电位散布仍不平均,其跨步电压仍是很高的,如图 26(b)。爲了防止这种缺陷,可在环路式接地极内敷设一些与接地极没有衔接关系的扁钢。这样,接地极外的电位散布,就如图 26(c)所示的平整地下降了。因而,在一切状况下,应优先思索采用环路式接地极。只要在采用环路式接地极有困难或费用较多时,才采用外引式接地极。

文章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网址: http://www.zgsbgc.cn/zonghexinwen/2021/0402/1356.html

上一篇:环翠区路灯改造工程启动,预计10月完工
下一篇:补齐关键短板 大规模民生工程提速开工

中国设备工程投稿 | 中国设备工程编辑部| 中国设备工程版面费 | 中国设备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设备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