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油气基础设施应实施短板加长工程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能源发展新形势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但我国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面临短板约束。实施短板加长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 | 罗佐县 伴随我国能源

能源发展新形势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但我国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面临短板约束。实施短板加长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 | 罗佐县

伴随我国能源革命战略的深度实施和推进,油气产业的地位日渐重要。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各环节不同程度有些滞后,成为油气产业乃至整个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短板。实施短板加长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面临短板约束

公开资料显示,至2016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325万吨,相当于40天净进口量。这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美国目前的战略储备为6.93亿桶,相当于1亿吨,足以支持142天的进口保护,日本的战略储备接近150天,德国的战略储备为100天。

截至2018年末,我国天然气地下储备能力接近117亿立方米,国内企业建成大港板桥等数座地下储气库。但目前这一储气能力仅占天然气总消费量的4%,与国际社会10%-15%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弥补储气能力不足,当下的做法是除地下储气库之外广泛利用LNG接收站、LNG储罐等设施增强储气能力,以其作为地下储气库容不足的有效补充。截至2018年国内已建成21座接收站,接收能力达到7000万吨。

截至2017年我国建成油气管网12.8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里程2.98万公劳蚬铮烊黄上吖芡?.21万公里。

西部、漠河-大庆、日照-仪征-长岭、宁波-上海-南京等原油管道,西气东输、陕京、川气东送等一批长距离、大输送量的主干管道陆续建成,联络线和省际网络建设加快。浙江、山东、江苏等省纷纷出台近中期天然气管网村村通、县县通工程规划。除中亚-中国天然气进口管道A/B/C线建成、中俄原油管道建成之外,中俄原油管线二线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加快推进。

油气基础设施在近年来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国家发展要求及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天然气管网方面。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网总里程接近70万公里、人均管线长度0.5米/人,显著低于全球人均1.11米/人的水平。美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当,但美国天然气管网总里程360万公里,人均11.2米/人,是我国的22倍。培育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推动天然气大发展面临管网不足约束。

能源发展新形势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

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对能源安全的关注程度也在提升,加强石油储备能力建设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应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稳步推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实现这一目标须立足当前已有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参照国际社会石油储备规模水平,按照新的石油储备条例要求,在大力发展商业储备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实现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相互促进,保障石油供应稳定。

石油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炼化布局优化跟进。国内石油石化产业的基地化、一体化、清洁化以及高端化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形成石油石化产业资产和市场的重组,影响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基于扭转我国重大石化项目布局分散的局面,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现有产业基础、地域和环境容量、安全防护纵深、港口集疏运条件等因素,提出集聚建设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的规划并已付诸实施。未来油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原油装卸码头、管道以及油库、加油站等新的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与石油石化新的发展格局相适应。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要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能源聚焦点是天然气。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达到2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正在进入攻坚阶段。在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推动之下,全国大范围“煤改气”工程将持续推进,目前由京津冀向整个北方及南方地区稳步推进。

文章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网址: http://www.zgsbgc.cn/zonghexinwen/2020/0808/535.html

上一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建造5大奇迹工程, 其中一个
下一篇:中国人寿加速落地扶贫保工程

中国设备工程投稿 | 中国设备工程编辑部| 中国设备工程版面费 | 中国设备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设备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