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讲座回顾 |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木工程师的机遇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月24日晚,土木建管系特色理论学习活动在三教3200如期举行,作为特邀嘉宾,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聂建国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未来城镇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讲座

3月24日晚,土木建管系特色理论学习活动在三教3200如期举行,作为特邀嘉宾,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聂建国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未来城镇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讲座。

讲座中,聂老师对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土木工程师将会遇到的机遇、必须承担的责任与需要进行的创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回答了部分同学在讲座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下为聂老师的观点整理。

现场一瞥

机遇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土木工程师作为建设者,在灿烂的人类文明创建过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更是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去年,我国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达19.4万亿,位居世界首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世无先例,而且这种建筑市场的繁荣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如大跨桥梁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跨海工程更是方兴未艾。这对中国的土木工程师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力把握。

“我国结构工程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责任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土木工程活动对人类自然环境影响最大,占用资源能源、产生污染垃圾比例最高。在我国,建筑能耗占国家全部能耗的32%,为国家单项能耗最大的行业;每年我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而生产这些建材的碳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30%以上。一些数据统计和我们日常所处的环境的日益恶化均表明,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消耗和能耗大国,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是我国土木工程师刻不容缓之责任。

基于此,聂老师认为,土木工程发展的目标就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高性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满足在建造过程中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环保;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低、排放少、效率高、寿命长;在运维过程中的维护方便、运营费用低;在拆除过程中的永久垃圾少、循环可利用等一系列要求,而建设这样的高性能结构,即是我国当代土木工程师义不容辞之责任。

“高性能结构是发展目标”

创新

接下来,聂老师结合自己的多年以来积累的工程实例照片向同学们讲解分析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的结构,体现出了聂老师对于结构的深入思考与理解,经过分析综合,聂老师将大多数问题工程的症结归结于设计不合理。

基于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现状,聂老师给出如下四条建议:

重视当前土木工程的问题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避免为创新而创造新问题

促进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

对于创新,聂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发明“抗拔不抗剪连接”技术过程中的经历,并总结提出:

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合理的不一定都是先进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当前的最好!

“这个难题我思考了20多年”

寄语

在讲座最后,聂老师鼓励同学们共同努力,早日实现中国土木工程强国梦!

问答

Q

土木工程师应如何如何看待规范?

聂老师:规范标准体系本来应当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而在我国有时却成为了阻碍科技创新的枷锁。由于规范修订周期过长,导致很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难以及时纳入规范。土木工程师作为结构设计的主体,不能被规范替代,规范不能替代工程师承担设计的责任,规范的作用是为人服务,促进土木工程师的创新思维。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考,与规范冲突时从基本力学原理搞清楚,据理力争。

问与答

Q

在目前的设计费用支付政策下,政府如何控制总投资?如何在尚无规范的情况下应用新技术?

聂老师:如今总投资抽成计算设计费用,设计部门使用造价高的方案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对于此,我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政府成立咨询顾问委员会。政府没能力长期雇佣众多专家,但可以选择顾问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在重大工程上对专家进行咨询,可以有效地避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花钱买不合理”的情况出现,例如深圳市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模式。此外,顾问委员会的存在也可以给创新的设计以技术支持,解决政府不敢采用创新设计的问题,政府作为受益者也应给创新者以相应的物质奖励以示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网址: http://www.zgsbgc.cn/zonghexinwen/2020/1012/816.html

上一篇:中国绝密6501工程 曾是林彪签发的导弹基地
下一篇:中国中铁组团出战,击败中国铁建、中国交建,

中国设备工程投稿 | 中国设备工程编辑部| 中国设备工程版面费 | 中国设备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设备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