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在本质上属于以建筑环境学为基础的新兴工程学科,该学科的建设工作在实质上反映出了当代建筑工程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故作者在下文对于这一专业的课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在本质上属于以建筑环境学为基础的新兴工程学科,该学科的建设工作在实质上反映出了当代建筑工程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故作者在下文对于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办学特色进行多方面阐述,试图提出对于这一专业的优化建议,期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简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有着自身的特色,以下从专业建设原则、专业建设现状、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目标等方面出发,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进行了分析。

1.1 专业建设原则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拥有明确的专业建设原则。通常来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有学科为主、兼顾专业的专业原则,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生培养原则。其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能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将共有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从专业课中提取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从而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1]。

1.2 专业建设现状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的发展有着自身规律。我国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开始设置这一专业课程,这一专业在数年十年间为我国的建筑环境优化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并且也使更多相关专业教师得到了工程实践锻炼。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许多优秀的本专业师生通过参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技术开发,提高了起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2]。

1.3 专业建设规划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的发展规划是明确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在坚持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时代精神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其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让更多本专业的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从事室内建筑环境设计和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校方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认真做好培养计划并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并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此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的发展还应当以工程实践为根本,这需要校方与企业携手来创造出较为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训练[3]。

1.4 专业建设目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始终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为终极目标。在教学模式上校方应当努力为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环境和发展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完全学分制。其次,校方应当注重加强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并按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制订出和调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而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专业建设效果[4]。

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优化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以下从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坚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实习模式、注重发挥专业特色等方面出发,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的优化进行了分析。

2.1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高等院校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强调专业知识的全面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拆、并、增等处理,然后将供热工程、通风工程、空气调节等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使其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其次,高等院校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还应当在充分研究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原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精炼和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新课程体系的框架,从而能够形成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本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处于同水平学校中的领先地位。

2.2 坚持进行教学改革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优化需要坚持校方进行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在坚持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优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这使得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很少,具体表现为实验内容简单和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上,因此难以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其次,高等院校在坚持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当在完善现有实验的基础上,使用更多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动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网址: http://www.zgsbgc.cn/qikandaodu/2020/0828/655.html

上一篇:"互惠共赢"模式下的一体化教学探索 ——以贵
下一篇:探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

中国设备工程投稿 | 中国设备工程编辑部| 中国设备工程版面费 | 中国设备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设备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